进入期货市场年后开市第三周,全国多地现货企业复工逐渐开启。在大家纷纷蛰伏等待的日子里,风险管理公司一直都默默守在阵地不曾松懈,在保障市场的流动性供给、满足企业客户交易需求的同时,采用基差、远期、场外期权等业务模式帮助企业通过疫情的考验。
坚守岗位,做好流动性的“补给站”
年后,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回调幅度较大,实体企业面临疫情和市场波动双重风险,衍生品市场战“疫”功能渐显。从2月3日开始上班,风险管理公司就进入马不停蹄的状态,通过利用衍生品市场蓄水池的作用,帮助上游企业进行套期保值,锁定生产利润或者将货物销售给期现商,实现资金的回流。同时,帮助下游企业远期价格锁定,获得低价原材料成本,锁定生产利润,抓住价格回调的时机,给下游企业稳定经营业绩创造良好条件。
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,多家风险管理公司场外业务都在年后经历了一个小“爆发期”,市场大幅波动推升企业避险需求,其中一家风险管理公司上班第一周业务名义金额就达到了10亿元。面对最小化现场办公,各个公司还是保持连续报价,保障市场流动性,满足实体客户及时成交的需求。同期,现货业务方面也席不暇暖。
借力远期,为疫后建设添砖加瓦
同期,一家沥青企业也受益于风险管理公司提供的委托采购业务,可以在3月份开工之时,及时用低成本原料保障防水材料生产,助力各地疫情恢复之后的建设工作。
据了解,节后因疫情原因,沥青销售企业因为销售人员复工推迟,以及挺价意愿,报价并未随着市场下跌,仍维持节前高价,客户不能从现货市场及时采购到低成本原料。银河德睿受客户科顺防水公司委托采购,抓住节后化工品短期普跌、沥青BU2006合约下跌9%的时机,在BU2006合约上按照跌停价格2806元/吨点价买入5000吨石油沥青远期现货。随后的交易日中,沥青价格仅在次日开盘小幅下探后,就逐日反弹回到3000元/吨附近波动,企业成功为自己未来两个月的原料锁定低廉的原料成本。
“这类案例虽然看似简单,但能使客户受益于最符合其需求的方案,离不开期货公司和风险管理公司与产业企业的密切沟通,以及风险管理公司对产业长期的深入研究和资源积累。”银河德睿总经理董竞博向记者介绍,这笔业务完成前,银河期货和银河德睿进行了大量准备工作。银河期货佛山营业部和银河德睿在过去三个月保持密切沟通,反复确认客户真实需求,研究、业务部门共同协作,才能在开盘首个交易日协助科顺防水公司做出准确判断、果断下单完成沥青采购锁价。
(摘自《期货日报》,记者 张田苗)